第五百一十九节 高铁-《大国崛起1900》


    第(3/3)页

    当然除了不用拆迁外,改造这条铁路比新建都要困难,旧铁路的路基甚至都要扒掉,重新按照最新的技术建设,老式铁路的路基无法保证新式铁路的稳定。

    好在距离短,西门子认为一年时间就能完成,然后进入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没有问题,最晚后年就可以推广开来。

    杨潮很重视的视察了这条铁路的施工,发现利津县确实比以前繁荣了太多,他站在城外已经城墙了,城墙倒是没有拆,中国许多法律学习美国,而美国又继承自英国,英美体系,甚至整个西方文明,对历史文物都十分重视,不重视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古代遗迹,所以没人敢拆城墙,只是周围的高楼大厦太高,也太多了,遮住了城墙而已。

    对利津县的发展,杨潮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并不是利津县的官员有多么高明,纯粹是一个市场选择,他们只是做好了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繁荣是经济发展带来的。

    利津甚至不是发展的最好的,这几年发展最好的城市是胶州,青岛已经容纳不下过于庞大的工业企业了,所以自然而然要向外发展,许多老企业虽然还没有迁出去,但是新建的工厂第一选择已经不是青岛,而是就近的胶州了。

    比如扬子汽车第二期工厂就选择了放在胶州,杨子汽车在胶州设厂,可以很方便的利用青岛的金属加工业,从青岛很方便的采购来零件进行组装,然后在将成品通过青岛出海,因为这个地利,过去被青岛黑洞效应吸的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胶州终于得利了,这几年间已经成了一个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了。

    靠着青岛发展的不仅有胶州,即墨也分了一杯羹,只是即墨人对青岛的工业不太欢迎,一开始青岛的德国人来即墨买地,即墨县附近的地主们高傲表示,一分地都不会给德国人,因为修建胶济铁路的时候,德国兵可是在即墨杀过人的,而当时阻挡德国人修铁路的,正是这些大地主。

    因此最初几家新建工厂落户了胶州,而工业这种东西,是有聚集效应的,比如某条街最初出现了几家电子商店,最后很可能发展成电子一条街,最早的几家工厂落户胶州,结果吸引了后来的相关工厂,胶州自然就滚雪球一般的状态起来,有工业就有钱,胶州自己修建了通向青岛的大道,这样就抵消了胶济铁路先经过即墨后经过胶州的距离劣势。

    当然即墨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毕竟青岛的德国工业现在已经不足一半,民族资本才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很多量德国人工作的工厂,背后的主人都是中国人,很可能是很少来工厂的上海银行家。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book/html/32/32046/index.html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