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七章 难民-《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第(2/3)页
“那么他们会饿死的!”大明义愤填膺。
“达瓦里希弗拉基米尔,你知道列宁格勒么?八十万人饿死,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类似,如果士兵都饿死了,那么这座城市也将崩溃。”
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残酷的战争,战争之下人都是自私的。普加乔夫有自己的自私,杨明志也有自己的自私。这时杨桃做出艰难的决断,这里还是支持普加乔夫。“哥,没办法的,三万人每天消耗太大了。”
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就是鼓励难民继续走。那三十辆卡车被鄂木斯克州扣住了,所谓帮着运输弹药。既然那边就是自家的亲人,甚至自家的军队,赶紧让他们运来一批粮食不就得了。
“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知道么?卢布已经贬值80%。如今的面粉价格太高,而且战争之下大家都在囤积,鄂木斯克州的各个城市人人自危,根本没有更多的粮食。”普加乔夫分析了很多,想想时间现在也是杨桃预料中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内战同时发生和上一世完全不同,也是这场战争俄军的反应速度反而很慢。各个军区的各个集团军都有顾虑,叛军的出现太突然,在和联邦虚与委蛇耽误了很多时间后,各个军区的部队开始调集,结果西伯利亚的烂泥地严重干扰了部队的速度。
从指挥部出来的兄妹俩急匆匆的走着,杨桃很明显的感知哥哥愤怒,在愤怒之中又有些无奈。
中午十分,一辆卡车开进难民区,这是发粮食的车,所发的粮食就是土豆。一排士兵排成队列,难民当即纷纷围上来。兄妹俩决定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发粮食的就围观下去。只见难民在骚动,士兵令其排好队,而就在排队的过程中发生骚乱。那些身强力壮的人轻松的推开妇孺,所以站在队首的都是些男人,甚至一些半大小子。
人们见到那一袋袋马铃薯眼睛发直,在分发的时候骚乱发生。为了阻止事态升级,士兵对天明抢,一时间哭喊声一片。发狂的难民在试图抢夺马铃薯袋,他们甚至和士兵爆发冲突。士兵也没有过多的克制,非常时期,哄抢的发起者一切按照匪徒和叛军处理,当即枪声想起,几个首犯倒在血泊,也震住了其他人。
兄妹俩看的目瞪口呆。他们身后的木馨突然问:“那么受枪伤的人要治疗么?”
“我看不需要了,人已经死亡。”大明啐了一口吐沫,到底是个老军官,普加乔夫实在是个狠角色。
好在或许是刚才和他的那些话,普加乔夫也有些动摇。这些马铃薯足够多,基本上多是早晨派出的士兵,在附近地区,甚至开着吉普到更远的农田挖出来的。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站在卡车上高声喊:“公民们,你们必须排好队领取粮食,所有人都呢个领取一个马铃薯,包括妇女孩子。如果有哄抢者,就如这几个死人处理。”
军官的话很管用,难民迅速排好队。接着就很和谐了,没有出现新的暴力事件。
但马铃薯总有挖完的时候,难民们不少在撤离,又有相当多的新人抵达。粮食消耗很大,下午大量的士兵继续前往远处,这一刻他们把能找到的蘑菇,野菜,蕨菜,一些能吃的都搜集起来。
伊西姆的下午,兄妹俩爬到步兵战车上,丁超勇也搂着木馨,四人静静的坐着。
“宁为盛世狗,不为乱世人,我以前听过这句话觉得就是个笑谈,没想到现实就是这样。”丁超勇感叹道。
“还好我们不是难民。”木馨小小的庆幸,现在是八月十五日,暑假就要结束了,奈何这场战争依旧遥遥无期。“我现在很纠结,到了九月我就是高中生,可战争会在九月结束么?或许我应该继续留下了。”
“如果你和丁超勇愿意的话那就留下了,我和妹妹肯定要留下了,我们的油田必须夺回来。这是他们选择的战争,我们要用十倍的力量反击,把他们打到全体投降。”
他这话很提气,只是杨桃也注意到这个大男孩的心理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有些残忍了,甚至更加现实。刚刚还对普加乔夫对难民关心的少,现在都无所谓。战争之下的人性,强者努力求生,那么女子与孩子直接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但是女子也有那么求生的方式。下午时分,甚至别西卡的保安,耶夫洛夫领着人也去消遣了。杨桃甚至是默认了这个。“男人也有那方面的需求,我的士兵们也都是凡夫俗子,而难民女子也能得到宝贵的食物。”一开始大明不慎了解,仔细想了想这也很合理。“这可恨的战争。”他啐了一口,没有干涉战士的行为,只要不出现骚乱就行,他依旧和妹妹守在战车上看着太阳向西方降落。
现在的行情,一个牛肉罐头就能赢取一个姑娘的欢心。很多年前的女子半饥饿的状态逃难到这里,士兵许以食物,很快他们就成为了所谓的露水夫妻
别西卡部队算是合法的雇佣兵,九十人的队伍仅剩一半。他们都带着足够的军粮,沉重的背包里满是实物。他们有权处理自己的私人物品,那么大量的食物,这些人很受青睐。甚至王硕和石军也是如此,女子出卖身体换取食品,他们用食品换取女子,特殊的娱乐一番缓解战火炼狱的压力。
不过大明还是觉得这种事太龌龊。“耶夫洛夫,让你的人全部集合,包括那些女人。顺便梅德维夫那个家伙也抓过来。”他站起来命令道。
耶夫洛夫得令,很快手下纷纷被驱赶到停车场,随行的那些女人。
王硕捞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安德拉还有她年幼的女儿。母亲为这个中国男人出卖**,换取自己和女儿的食物。丈夫已经死于战火,她带着女儿逃亡到这里,到了这般田地也只好出此下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