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春节就这么和和美美的过去了,大明返回汝宁除了必要的拜年,就是和杨桃商量工厂复工后的事,关于风气整顿确实有必要。大明对这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就在工厂复工前,德新机械厂的主要领导者汇聚一堂开会,他的父母也都到了。 “我的看法是,员工的福利一定不能降低。由俭入奢易,降低福利他们肯定不高兴。既然咱们的产品定的起diǎn就高,那就一直保持。现在全国都在涨工资,咱们可以放缓涨工资的速度,只要把奖金提上去,大家应该也没有异议。再者关于风气问题,我还是孩子,这方面还希望长辈们多帮衬着。” 杨德新diǎndiǎn头,大明说的有些道理。在坐的人根本就没想到短短的半年后,这个小小的只有十几人的厂子,如今已经膨胀到了二百余人。老机械厂愿意进来的都来了,后来又有大批毕业的中专生加入。而厂子似乎就没定下一个很好的管理模式,老职工很默契的搞起来原来的那一套。 “规矩应该好好定下来。”大明继续说道,“上班时间开小差可以用加强管理的方式,罚钱也可以。我不想一味的高压,所以我想了想,或许咱们可以让一些利益给员工,让他们明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自己的钱。”他又看看桃花。“这工厂赚的钱大部分都归入我们两个孩子的腰包,可咱们的员工不少还认为师父才是老板。我必须明确,我和桃花才是老板,厂规应该由我们定。我有一个想法,让员工们也来做股东,可以让他们占的份额很小,分红的时候他们有份。这个厂子是大家的工厂,我就要这样的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员工们好逸恶劳。” 杨玉峰被听到一愣一愣的。“好小子,爹真没看走眼。你这想法可就是员工参股啊,可具体实施你想过没有?” “哥,这个想法是不是太超前了?”杨桃弱弱的问道。 “或许是超前了,这个是从书上看到的,我觉得可以试试。就算不行,模仿一下也行吧。我杨明志能有今天除了父亲和师父的投资,除此之外我好像真的没做过什么。这几个月我几乎都没拿过錾子铁锤,结果利益大部分被我拿了。” “是不是觉得内心里过不去啊。”那晓君调侃道。 作为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可见金鳞不是池中物,除了大明,其他人内心里都是暗暗敬佩。敬佩是敬佩,父亲杨玉峰毕竟是搞经济的,大明的这种员工入股目前条件尚未成熟。如何分配股权,员工离职股权怎么办,一番询问下大明含糊了。“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过意不去。师傅们那么辛苦,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薪酬才对。” 德新机械厂按照目前的规模,在小小的汝宁市也不算小了。厂房虽然简陋些,可新厂房都在建设。在新的一年,生产计划基本草拟完毕。想办法增加一个小型高炉自己直接搞铸造,主要就是为了生产农机。 汝宁市矿产很少,只有北面山区有若干小煤矿。城市里有炼钢厂,可大家合计来合计去还是自己冶炼方便。春天的时候继续生产一些电炉子,接着开始生产风扇准备迎接酷夏。小五金会继续生产,除此之外还有杂七杂八的订单。诸如梁胜才老爷子这样的老机械厂前辈,他觉得这个工厂即将取代原机械厂的地位,未来的订单只会更多。 “大明,听我说一句。其实大家得到的薪酬已经太多了,照着发展下去两三年就能买房,村子里的员工估计已经在盖新房了。你都不知道那些新人过年前拿到那一千多元是什么心情,都夸老板人好。” 私营企业的一大特diǎn,效益好的时候发放工资奖金非常多,效益下滑甚至有倒闭的风险。历史上的某电器公司就是如此,一开始拿着数倍于平均工资的报酬,二十年后却发不出员工的工钱,这个甚至成为经典案例。 “哥,咱们需要一个良性的制度。发放巨额工资每个月都是一笔巨大开支,现在咱们的效益好,万一某一天咱们亏损了是不是还要继续发放巨额工资?咱们是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国家扶持,要不是国家扶持老机械厂早就垮了!”杨桃言辞有些激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