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权力置换-《绝品盗帅》
第(2/3)页
黄元度摇了摇头,自己的儿子虽然极为聪慧,办事也颇有手段,但在大局上,却稍差了一些。
“从这一年来看,完颜玉生算得上不次于完颜璟的英主。这种人考虑国事,很少把个人恩怨掺杂进去。要说完颜玉生很快南下,那定是不可能。他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真正掌控大金。当然,我大齐与大金相比,国力军力只强不弱,完颜玉生若不联手西夏,很难纵马大齐。眼下大金和西夏没有联手的迹象,也不代表以后不会联手。西夏老皇帝已经日薄西山,近一年来两度传出病讯,想必很快也会离世了吧。此种情况下,完颜玉生最近几年,应该不会南侵。以后,便不好说了。”
“没有大金的外力,不知父亲要如何行事?暗鹰又何去何从?”难得黄元度今天能敞开胸怀,向自己透露这么多事,黄嵩要尽力多打听一些,免得再被父亲训斥。
黄元度仿佛恢复了自信,“这几年,我们与逄桧也合作过几次,以后的方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政权换军权,至于换不换,那便看筹码如何了。当然,也要看娇儿的意思。由她居中调停。”
黄嵩豁然开朗,联系到父亲所说的大患和重患,黄嵩忍不住要暗自感叹父亲的手腕。军权、政权,目前大抵以逄桧和黄元度为代表。大齐军士众多,占用了大齐四成有余的税入。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用,饷银问题始终困扰着太尉府。再加上黄元度偶尔会使出一些小阴招,延迟甚至扣发供给军方的银子,使得逄桧也很挠头。当然,黄元度也有限度,既不让你吃完全饱,也不让你饿着肚子,宛如走钢丝一般,与逄桧妥协扯皮至今。
黄元度手法高明,边关军的饷银,一般不会欠太长时间,毕竟边关军是对外的。即便是有想法,也是冲着蜀关那边下过一次手。毕竟外蜀国的威胁比起大金和西夏来,要小得多。
黄元度也是无奈之举。太祖立国,借助了江南大家的财力物力支持,因此把税率定得比较低,从太宗中期起,几个宰辅数次想加征商税,却受制于江南诸大家,而不能实行。所以,黄元度只能抠抠索索,紧紧巴巴过日子。
军方既苦于此,便有着向政权伸手的意思,只有在朝廷和地方培植自己的官员代表,才能望保证饷银发放。而黄元度也想向军权方向渗透,两方便有了合作交易的可能。
现在,这种可能性更大了。既然江南诸大家贪婪无度,黄元度便有意识地放军方的代言官员进来,与江南诸大家的代表官吏争夺,黄元度便可坐收余利了。
就如同都卫军设立一样。都卫军起初是极为艰难的,根本原因是费用不足。黄元度曾数次向江南诸大家化缘,却收效甚微。那些大家族,专注于捞钱,哪会管你黄元度建不建军队?再说,大齐的冗军已经够多的了,你再建一支军队,岂不是更费银粮?无奈之下,卢俊青这才指挥全国暗鹰,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劫掠敲诈民间富户的财富。再加上最初弄来的鲁王秘藏一部,终于把都卫军建立起来,成为规模不下于城卫军的存在。
都卫军要纳入正式的军方体系,便需要与太尉府交易,也就是需经过逄桧点头。经过数次暗地里的接触,加上太后黄娇调和,这笔交易就完成了。黄元度让出了户部右侍郎的位置,并约定这个位置将会一直由军方推荐的人担任,这才使得都卫军得以正名。户部右侍郎可是个很高的位置,仅在户部尚书纪用之下,比左侍郎徐寅顺还高一点。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却经过了多次酝酿磋商。单是说服户部尚书纪用,就费了不少劲。幸好纪用与黄元度是同科进士,又有乡党之谊,再加上提拔了一名纪家的人出任广南东路安抚使,最终才把事敲定下来。其间的复杂,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
依据黄元度的意思,今后要接着向军权伸手,那就需要拿出更多的职位来。这种相互渗透虽然有党争之患,但对于大齐目前的情势来说,也算良策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