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这样的性质,正与乔森实验室所分配到“海岛”量子计算机的课题方向,是紧密相关的。 “那乔老师,这篇论文,就不要发到《nature》上了吧。” 徐佑刚刚已经发过了一篇《nature》,对于这种荣誉, 已经看得比较淡了。 反正已经基本通过了《nature》的审核,这已经肯定了徐佑的科研成果。 而听到徐佑这么说,乔森也是有些意外。 “徐佑,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也只能说明,铁原子簇这种材料,对于量子计算机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就算你发上去了,也不代表其他的实验室,就可以完全重复我们的研究。毕竟很多东西无法在论文上体现,你不用因为这些问题,放弃发《nature》的机会。” 虽然出于“海岛”计划的考虑,不发《nature》可能会更好。 但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 乔森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徐佑做出决定。 “老师,对于我来说,发个《nature》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已经刚发过一篇了。其实这个实验,整体上还是比较容易重新的。既然我爸能做出这种材料,米国的科学家也一样能做出来。我现在担心的是,《nature》的编辑已经看过这篇论文,是不是就算我不发,米国那边也可能会知道这个研究成果?” 徐佑倒并不是特别在意,一篇《nature》所带来的荣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能保证徐佑可以获得足够的科研资源。 徐佑是不会在乎那些荣誉的。 很多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也都是在默默的进行着研究,并不会像明星那样,受到大量的关注。 徐佑也很向往,这样低调而又充实的生活。 只是,徐佑担心,现在再取消发表论文的计划,可能为时已晚了。 “这个不用担心,像《nature》这种期刊,基本是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如果这样做的话,那《nature》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会遭到很多科学家的抵制的。” “那就好。老师,我决定了,先不发了。” 消除了这个顾虑后,徐佑也马上做出了这个决定。 “真不发了?” “嗯,真不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