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效仿先祖-《天神殿》


    第(2/3)页

    “楚将军,你不是也要跟那些文臣们一样,要阻拦我吧?”夏王不悦地说。

    楚将军躬身道,“天子出巡,乃是大事,若为国为民,t恤民情,臣自然是无条件支持。但,若是为一朝臣子,这着实是不妥。”

    “自古举国之臣不少,从未出现过天子亲临去看望的,为何?一来,有违君臣之礼;二来,坏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且,朝中要事,便会被耽搁,如此以来,影响的可是举国的大事。故,老祖宗才定下规矩,君臣之礼,不可逾越。”

    “臣知道夏王迫切想要见到陆战将的心情,所以臣可以主动请缨,以最快的速度前去京都,将陆战将接来汴京面见夏王。”

    楚将军一番话,立马得到众文臣们的支持。

    众人连忙跟着附和,无不是在劝说夏王三思而后行。

    夏王并非一时激动才做出如此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楚将军所言及时,但本王也有本王的考虑。夏国自成立以来,发生过几件不同寻常的大事,其一,是夏国345年,三代夏王为求能人异士在朝为官,不惜三次不远千里前往列州,拜访当时的名人闻先生。且,为了能够投其所好,三代夏王更是褪去一身锦衣绸缎,换上普通人的粗布麻衣。”

    “还学习研磨豆浆,炸油条,制作豆腐脑等等。最终,其诚心终于感动闻先生,得以和其见面。闻先生在朝为官数十年,为夏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和三代夏王之间的事情,更是被后世之人津津乐道,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

    “夏国396年,五代夏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一臣子脾气古怪,但本事不小,是不可多见的治国之奇才。因那钟先生脾气不好,在朝中和人伴了几句嘴,便以怒之下脱去朝服,解甲归田去了。当时的五代夏王也是亲自驱车前去追赶,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不愿夏国失去一位能人异士!”

    “还有……”

    夏王列举了诸多例子,无不是打破常规的夏国之君王为了国之发展,去请求一些能人异士为在朝为官,为夏国的发展考虑。

    如今的夏王,不过是在效仿先祖,在为夏国去拜访一位战功赫赫的战将而已,比起先祖们的壮举来,还是远远不如的。

    可这些朝臣们呢,却在阻拦他去那样做。

    “你们说,本王这样做,有何错?有何不妥?”

    夏王的每一句,都说的有理有据,并非冲动之举。

    且,他列举出了那么多先祖的事例来做依托,也就是在效仿贤德的先祖们,哪里不对。

    众人无不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楚将军站了出来,躬身道,“夏王想要效仿先祖们,这份精神,可歌可泣,臣们的确是不应该阻拦。臣领旨!”

    “臣等也无意见!”

    众文臣们全部被夏王说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