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开放机械加工领域-《统计大明》


    第(2/3)页

    民间商户手里如果有了足够的机床和产业工人之后,那么不少订单实际上都可以转为民间生产,即使军工要求比较高,那皇明商号转向主要经营军工生产之后,空出来的市场也需要民间的工厂来承接。

    有这三个好处,这就是臣提出的降低蒸汽机和机床保密等级的计划原因。”

    朱慈烺翻看了一下内阁统计上报的各项数据:“其实就算内阁不提出,今年朕也打算放开这一块了,以前没有放开,那是因为大明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

    朕记得复兴一年的时候,整个大明只有几千人名机床工人,蒸汽机更是只存在于实验室中。

    后来朕要求每个机床工人最少要带三个徒弟,有天分的多学两年,没有天分的一年出徒毕业成为生产线工人,后来甚至专门开办机械加工课程在大学里培养更高级的工匠。

    算算到了今年八十万人一人三个徒弟,这就二百四十万了,加上原本的八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确实很多了!”

    吴启晨提醒道:“陛下,这个也是臣想说的,明年开始大明就有三百多万机械加工工人了。

    如果大明的政策不变,那么以后每年大明都会增加三百万,甚至一千万,三千万的机械加工工人。

    要不了几年这个产业的工匠就会过剩,大明的工匠培养计划可以缓一缓了,这个培养计划也可以降低数量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确实,那就从明年开始大明不再强制要求培养三名工匠,改为每年至少带一个徒弟吧。”

    吴启晨计算了一下:“陛下,即使这样,大明以后的机械加工工匠数量也会过亿,对于大明的人口结构来说,大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机械加工工匠。

    臣建议从明年开始师傅收徒最少三年一个,当然大明这种普通技工数量足够用了,但是高级技术工匠还是不够,所以需要高级师傅带徒弟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