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尔牧来思-《兴汉室》
第(3/3)页
汝南的叛乱隐隐与河北冀州的零星叛乱相呼应,起因都是反抗皇帝狠辣的清算、株连政策,但反抗的烈度之大,范围之广,其背后的原因却不得不让人深思。皇帝因此止步于雒阳,选择驻兵河南,震慑中原局势。又出于谨慎起见,特意下发诏书,命镇南将军徐晃亲自负责此事。
扬州,寿春。
镇南将军、假节、蒋乡侯徐晃正召集诸将议事。
“天子的诏书,尔等也都看过了,不消我再多言。”徐晃淡淡的扫了堂下诸将一眼,镇定的说道:“虽然袁氏已平,但江东仍有山越、贼寇为祸;汝南亦有豪强作乱;远至交州,叛将区景擅杀刺史,阻绝道路……此等皆为天子所授我‘镇南’之事。尔等新得封赏,不要以为天下太平,就拿着旧勋劳日益骄慢。”
无论是早跟在徐晃身边已久的平越中郎将张绣、还是才刚接触徐晃的楼船将军甘宁、讨逆将军孙策等人,都已熟悉了徐晃治军严谨的行事作风,当下也不多说废话,皆谨然唱诺。
于是徐晃开始根据诏书,布置东南一带的军事调令:先是楼船将军甘宁在历阳治水军一万,负责自柴桑至丹徒的水道;再是平越中郎将张绣,驻兵会稽,负责讨伐山越;其余将校如徐商、许定则将跟随徐晃驻守寿春。
在宣读调令时,徐晃也将从蔡瑁麾下截留的黄忠置于中军,不单是黄忠,就连原属于孙策部将的蒋钦、陈武等人也被徐晃抽调出来。
孙策一直按捺着性子,好不容易等到徐晃念到了他的名字:“孙伯符。”
“末将在!”即便早从周瑜哪里得知了几分内情,孙策仍是心绪未平,回答的中气十足。
徐晃不禁多看了他几眼,缓缓言道:“汝南的兵事,我就交给你了。明日你便带上黄盖,吕范,朱治等将,合兵马七千,赶赴汝南。”
孙策心头一震,忍不住问道:“敢问君侯,程、韩二位将军呢?”
“彼等都是幽州人,熟知胡情,自然要调回燕、代,归镇北将军调遣。”徐晃随意的说道,仿佛这对于他来说是一道在正常不过的调令了。
虽是早有准备,孙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父亲孙坚用尽一生为他留下的班底,竟然就这么被分拆了。
“周郎。”徐晃没有理会孙策的失神,顾自看向右手边静静坐着的年轻人。
已是奉义中郎将的周瑜忙欠身应了一声。
“听说令郎都快周岁,你这个当阿翁的却还没回去看一眼,这可不行。”徐晃看着对方平静的脸色,轻声说道:“陛下说让你立即回长安与妻儿团聚,不能耽误了你们共聚天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