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武侠《天龙八部》短评区。 “慕容复是没落皇族子孙,毕生追求皇位,对王语嫣视如草介,段誉是正牌皇帝继承人,却爱美人宁弃江山。你所追的,正是我所弃的,尽道人生的可笑荒谬。” “偌大一本书,数百豪杰人物,萧峰一出,全归背景!” “段誉大约是老贼笔下第一让人鄙视之正派情种;王语嫣则堪称女子中的对应,两人最后凑成一对也算解气。” “老贼写段誉,真的震撼我三观!” “愿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段誉是傻子,虚竹是呆子,萧峰是汉子。” “表哥这个称呼都被玩坏了,另外必须要说一句,我爱木婉清,我厌王语嫣!” “这书的别名确定不是《爸爸去哪了》?” “爸爸去哪儿了可还行,别人是坑爹,到了段誉虚竹慕容复萧峰他们身上,反倒是爹坑儿子,一个比一个坑的狠。” “老贼真正的武侠巅峰!”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一个阿朱!” …… 小说长评区。 “段誉所爱的女人竟是他的妹妹,但她母亲刀白凤说出他的生父是段延庆而非段正淳; 虚竹经磨难却误打误撞解了玲珑棋局之谜; 萧远山与慕容博结仇多年,拼死相搏,经无名老僧妙语点拨,死而复活投身佛门; 鸠摩智逞凶称霸,吃足苦头,后大彻大悟,泥井中成佛; 段延庆从皇子变为乞丐,在欲杀段誉之时,不料得了一个儿子。 此为由悲而喜。 乔峰为丐帮之主,何等威风,后来他明白真相,愧对众人,误杀阿朱; 段正淳处处留情,不料其夫人刀白凤由妒而愤,红杏出墙,自己的儿子原来是老婆与他人所生; 阿碧吴语款款何等动人,与阿朱戏弄凶僧,后又陪发疯的慕容公子流泪; 慕容复出场,风采照人,结局却发疯,头戴纸冠,受小孩朝拜,做称帝白日梦。 此为由喜而悲! 这部小说写到了尽致惊心动魄,常人常情都能万分离奇,让人不禁感慨造化弄人!” …… 而在某大学的课堂上。 王教授的公开课又是座无虚席。 趣味性的场面是: 台下学生们的书桌上不是什么大学专业课的课本,反而静静摆放着《天龙八部》。 显然。 大家都完成了王教授布置的作业,即看楚狂的新书《天龙八部》。 “王教授如何评价这本书?” 课堂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便问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王教授微微一笑,转头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具体意思,大家并不明晰。 在学生们满眼的茫然和呆滞之中,王教授反问了一个极为刁钻的问题:“你们知道这本书一共塑造了多少人物嘛?” 学生们哭笑不得。 你咋不干脆问我们头上有多少根头发? 然而。 让人惊悚莫名的是,王教授竟然当着所有学生的面,竖起了两根大拇指:“两百多位,确切说是两百三十多位。” 一言出! 全场震惊和懵逼! 震惊的是楚狂书里竟然写了这么多人物; 懵逼的是王教授竟然连这种丧心病狂的细节都不放过! “回到刚刚的问题,你们问我如何评价这本书,我想说在这本书中所出现人物,无不为自身的贪嗔痴爱所困,所以造就了这么一个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娑婆世界,此八字可视为全书主旨!” 贪嗔痴爱。 佛教概念。 王教授进而补充:“天龙八部者乃世间众生之投影,人非人却皆得人之欲念,所以整部小说尽写贪嗔痴怨怒,各个因缘有各个业报,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尘世苦海。 你我皆是海中漂流。 经由这么一番解释,学生们若有所思,隐约间似乎触摸到了《天龙八部》的创作规律。 台下。 有人默默拍摄。 有人写下笔记。 有人则是再次举手提问:“竹算是人生赢家了吧?” “非也。” 王教授借用包不同的名言打开话匣子: “都说虚竹境遇最佳,拥有了逍遥派三大高人加一块二百多年的内力,娶了西夏公主又做了灵鹫宫主人,可与此同时他也在一个时辰的光景内知道自己的生生父母是谁并亲眼看着他们自杀却无能为力。 其实说来命运最残酷的地方,不是在于命运给的好还是不好。 而是在于命运给你的,你想要还是不想要: 虚竹活了二十多年,只想在少林寺做个和尚终此一生,并不想成为绝世高手卷入武林纷争,结果先是阿紫使计诱虚竹破了荤戒,后面又跟着天山童姥,逼的虚竹破了杀戒色戒等等。 虚竹只是想安分做个少林和尚而已啊。” 学生们又问道: “段誉呢?” “段誉出身高贵,相貌英俊饱读诗书,只是后来武功高强也并非出自他所愿,遇见的姑娘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妹子,痴恋王语嫣可王姑娘心里只有她表哥一个,最后死了爹娘才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那个人人厌恶的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哪怕做了皇帝又如何,给他机会重新选择,他一定不会甘心这样的命运吧。” “那萧峰呢?” 学生终于问到了重点。 萧峰之死,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痛苦,甚至有人认为:“楚狂写死萧峰是在蓄意报复读者,明明萧峰最后并非必死之局!” “错!” 王教授叹了口气:“除了一死,天地之大,萧峰没有归宿,大辽不可能,大宋更不可能,哪怕是大理和灵鹫宫,萧峰也是断然不会去的,加之对阿朱的歉疚和思念,活下去也是行尸走肉,死亡倒成了他的解脱,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学生们眼眶红了:“所以萧峰非死不可?” 王教授点了点头:“萧峰是楚狂笔下继郭靖之后第二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但他的悲剧其实是小说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就像我开头说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这本书的每个人物都有必须亲自去面对的命运劫难,哪怕不是主角,哪怕只是庄聚贤慕容复以及所有书中形形色色的三百多位人物,这就是小说的创作主旨。” 学生们唉声叹气:“可惜了一代大侠。” 前排某个学生突然开口:“王教授觉得哪个人物的结局最可惜?” 是萧峰? 是虚竹? 亦或者段誉? 然而王教授给出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慕容复吧。” 台下陡然喧哗起来! 看完小说,多少人讨厌慕容复,可王教授竟然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只能说不愧是王教授。 聊楚狂的武侠,他总能给出一些让大家一时间无法接受的奇葩观点。 “我是教授,任务是教书育人。” 王教授坦然面对质疑: “慕容复偏偏是教育失败之下的产物,因此偏偏是此人戳了我的痒处。 这个世界上,有的家长放纵孩子不努力,有的家长却给孩子强加过多不切实际期望。 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尤其可恶,自己不去努力,装死那么多年,却把复国的责任强加于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