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也习以为常了,将今天赚到的五块大洋交给王谷秋,让她每天去买几匹布。 快入秋了,天气转凉,该给一家人添新衣了。 尤其是温承望,还穿着李珠翠改小的衣服。 要不是留了个平头,还以为是个姑娘。 王谷秋看到五块大洋,心肝颤了颤,但也没敢多问,默默的收好放进衣兜里。 这一个月,大女儿总是神神秘秘的,经常不在家。 问她干什么去了,就说是跑单,跟着几个老板倒卖香料药材。 期初王谷秋以为最多赚点外快,补贴一些家用。 但没想到,女儿拿回来的钱越来越多。 从开始的几毛一块,到现在五块,十块,甚至二十块大洋。 王谷秋心惊胆战的问她到底做的什么营生。 大女儿有些不耐的让她不要多管,不要多问,反正不偷不抢不卖,都是正经营生。 王谷秋就再也没敢多过嘴。 花哨想了想,又给了她三块大洋,说道: 这个单独给翠丫头做一身好的,您就别自己动手了,把她带到衣裳店里,让老裁缝给她定做,都十五六的大姑娘了,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王谷秋闻言,赶紧还给她两块: 一块大洋就够了,都能做一身洋装了! 花哨:给她的又不是给你的,您就别做主了,到时候让她自己选,有剩余的钱就让她自己存着,买首饰还是干什么随她。 王谷秋一脸的不赞同。 她一辈子节俭习惯了,给丫头做身衣服就花以前将近一年的存款,有些接受无能。 花哨不再解释什么。 女孩要富养这种理论和王谷秋说不清,也说服不了。 李珠翠手脚不干净的毛病大概也是穷养出来的。 况且她现在住在九康堂,天天在暗恋之人眼前,能不希望自己好看点吗? 三块大洋也不多,花哨现在一个星期光是倒卖一些名贵药材香料就能赚三四十块大洋。 若是遇到大方的洋商,百来块大洋的进账都有的。 到如今,她已经存了三百多块大洋,打算存到一千大洋,就去镇上买个小宅子搬走。 原乐县太小了,识货的商人土豪更是稀罕,导致小香炉制作的好多种名贵香料都卖不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