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巧言令色-《我的大秦生活》


    第(3/3)页

    “诸位见谅。”宋涛往前一步,朝众士子长身行了一礼,缓缓道,“宋涛懵懂无知,初访秦归来,不知内史大人已定与秦公对策的次序,贸然求见中大夫,希望能单独会见秦公,后来者居上虽然合理,却不合情,还请诸位勿怪。”

    一干士子没先到宋涛竟是自陈己失,其实他们看来以宋涛之声名,后来者居上也并无不可,只是正如他所言,此举合理不合情,不过现在宋涛既然已经向自己致歉,那么自己如何还要斤斤计较。何况宋涛之声名,他们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听闻,再加上手中那册论集,多少人对其中的名言倒背如流,自然对说出这些言语之人心有敬意,如今见到了本人,心中更是激动不已,哪会计较这些小节?

    此时见宋涛长身行礼,好几位士子甚至还惶恐不安的回了礼。只有那王轼依旧是冷眼旁观,不一语。

    “而至于这位王兄所言…”宋涛瞥了王轼一眼,微微一笑,“在下还是那句话,我敢以人格担保,若是绝无贿赂内史大人和中大夫大人,而且若是无长策在胸,或是届时面见秦公之后,秦公觉得在下所言无用,那么宋涛必定即刻离秦,终生不入秦境!”

    秦国栎阳城,招贤馆。

    刚才看上去还人潮攒动的庭院,不多时便快要门可罗雀。眼见众人慢慢散去,宋涛和朱泙漫在景监的带领下,随着张庆一道往屋内走,临近迈进屋,他似乎是感觉到了什么,倚着门沿回头望去,只见那个叫王轼的红衫士子也正在回廊处远远的凝视着自己。不过接触宋涛的目光,他便立刻低下头,快步消失在回廊的转角。

    宋涛扁扁嘴,轻轻扯了一下张庆的衣角,轻声问道:“中大夫,那王轼…”

    “那王轼乃是韩国士子,大抵比先生你早入秦一月。”张庆似乎知他想问什么,缓缓答道,“此子在招贤馆这些士子中人缘颇佳,深孚众望,只是还未向国君献策,不知其才学如何。”

    “哦,是么?”宋涛眉梢微微一扬,开口道,“或许此人是个可用之才。”

    “嗯?”张庆一怔,俄而朝宋涛笑道,“想不到先生还精通这相人之术。”

    “非也,非也。”宋涛眼底闪过一丝精光,淡淡的说道,“在下也只是觉得此人有些与众不同罢了。”

    见张庆有些疑惑,宋涛也不加多言,只是笑着说道:“中大夫可要看紧此人,只怕一不小心,今晚便让此子跑了也说不定。”

    闻言,张庆不禁愣在原地,上下打量宋涛,只见面前这男子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脑海中又想起刚才景大人对此人推崇备至的神情,不由将他所言记在了心中,暗地里留意起这个王轼来。

    “先生请坐。”进到屋内,景监跪坐在案边,笑着朝宋涛伸手道。

    宋涛回了一礼,缓步跪坐到了他的对方,而张庆则从案下取出水壶和陶碗,给二人各倒了一大碗茶水,然后坐到了景监的侧后。

    “秦人无华,大盆大碗,先生莫嫌粗简。”景监端起陶碗,对着宋涛朗声道,“景某不才,今日有幸能见到先生,先干为敬。”

    说完便仰头将碗中茶水一饮而尽,见这位内史大人如何豪爽,宋涛自然也不甘落后,反正是喝茶又不是喝酒,喝了这玩意最多涨肚子,又不会头疼。

    不过他将陶碗举到唇边忽然又放下,眼波流转间似乎想到了什么,竟是嘴角微微上翘,一脸笑意。景监有些不解的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相问,却听见宋涛笑着说道:“在下想起那日初见中大夫时,他亦是如此对宋涛所言。今天内史大人一字不差的重述了一通,难怪觉得如此耳熟。”(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