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倾心交谈-《滴血瞳》
第(2/3)页
水鬼是池塘小鬼,城隍是护城神,由水鬼而被擢升为城隍神,自然是天壤之别。简言之,该故事可以概括为,鬼有三德,后升城隍,巡江查察,受封河道!
该水鬼姓丘字云瑞,一日巡江河道游察周边,遇到他,于是他自述经历:坠落江河二百年,每逢好事可人怜。遇危救急逃生路,不致沉躯赴水眠。他说自己落水已死两百年,看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遇危赴难之人,常常将其救起。
巡江河道见他心存善念,为他为何不转世为人。他亦回答,只怕做人做不到头。于是巡江河道便封他三湾河道,统辖水怪。
一日,秦闰在河边钓鱼,却把水鬼钓上来。话说这个秦闰双亲早已病逝,没有妻房,孤身一人,一年多来每逢用餐之时,先祀河边,烧纸钱,请动三湾海岸诸众鬼神,十分虔诚。
原本云瑞就有两德,这第三德是施救自杀的妇人。他给了妇人一根木杆,让她撑住,待到天亮便有人救她。说起这妇人自杀的缘由,也可怜,原本丈夫有病卧床,她拿着家中的公鸡母鸡去卖,本来就家贫如洗了,结果又被人给了铜银,不能用。于是,才想要寻死。
上天见他有此三德,去年又加封海岛大仙,专以救人性命。加上惠州府城隍转升天府,以致城隍空缺,所以命他前去赴任。
我抓了抓脑袋,有些不明白为何鬼修会讲起这个故事,但是鬼修却笑了笑,只是淡淡地告诉我说,“你还记得我告诉过你,之前我母亲在婚前认识的那个读书人吗?他便是被打死后丢掉了河中,但是当我母亲被浸猪笼的时候,却总是没有办法被溺死,于是很多人边说,那个书生,便也是在河中当了城隍。”
城隍作为中华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
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职责是掌管生人死人户籍,守护一方,为一方百姓记下善恶功过。在道教科仪法事时,召请亡魂前,会给城隍发牒,通知城隍派鬼卒押解亡魂到坛场施食超度。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系统,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
早在周朝,每到收获之后,到了除夕,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
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早都已经名扬天下。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唐朝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都希望那些当官的能为民做主,体恤他们的疾苦,因此,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他们死后,便把他们做为城隍神供奉。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苏缄等。
到了明朝朱元璋做皇帝时,他对城隍大感兴趣,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