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章 实体发售-《史上最强农民》


    第(3/3)页

    翻译部门建立起来之后,立刻开始运转,将早就定下的十部作品的翻译工作,提上日程。

    这十部作品,最短的,其汉字字数都在一百万以下,最长的,长达三百多万字,大部分,都在两百万出头!十部作品加起来,有两千多万字数。翻译的工作量很大。

    幸亏跟谷歌合作,加上跃文美国分部新组建的翻译部门人手足够,所以到四月初,历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这十部作品终于完全翻译成功。

    随之,通过维亚康姆的渠道,印刷成册,二十一号正式在美国全面上市!

    第一批印刷量,为十万册——每部都是十万册,每册二十万字,十部总计一百万册。

    这是周禹的意见。其实按照跃文美国分部管理层的想法,是先各印一万册试水,避免扑街扑的太狠。

    不过周禹觉得,一万册实在太寒酸。就算是亏,也要亏得大气不是?

    一万册,算什么鬼?

    大笔一挥,十万!

    跃文的管理层,自然是拗不过周禹的,言听计从。

    批行的实体书,都是精装本硬皮书,零售定价为二十五美刀一册。如果这一百万册都卖出去了,这里就是两千五百万美刀!

    当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一百万册书能全都卖出去,也就预示着,这十部小说都有前景。如果全部印刷出来,二十万字一册,字数最少的一部,也能印个五六册,最多的过十五册。

    按照每二十万字十万册的印刷量,总共就是一千多万册。那就是两个多亿美刀。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卖的好的,当然会整套印刷。卖的不好的,就可能直接腰斩。

    而且,卖的好的,十万册之后,还会加印。

    至于利润分配,作者方面,百分之八起步,十万册以内百分之八,然后每十万册递增百分之一,最高百分之十五。

    网站方面拿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印刷、零售、运输这些环节的利润了。

    也就是说,如果能达到理想状态,每部每本十万册卖完,那么,跃文分部就能拿到税前几千万美刀,而作者方面,总共就能拿到税前两千万美刀左右,平均下来,每个作者两百万美刀,换算成大夏币就是一千二三百万。

    如果出这个数据,也就是说,某些小说,卖出的册数,过十万,甚至达到二十万、三十万之类的,那么作者的收入,就成倍成倍的增加。

    真算起来,利润肯定比大夏国内要强——前提是卖的好。

    其实周禹还是有些信心的。

    毕竟,维亚康姆的渠道,周禹的关系网络,再怎么也能起到一些保证。毕竟,这些书,不单单会在美国行,维亚康姆的渠道,遍布北美、欧洲,乃至于南美澳洲,都有渠道。

    这么大的市场,十万册应该能卖完吧?

    周禹手里拿着一本英文版的《龙蟠》,心里想到。(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