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谶纬”再现(下)-《新宋英烈》
第(2/3)页
“不错。”张维信与钱远山齐声答道。
“那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办法,咱们也要把赵匡胤那家伙动政变的时间拖到下个月二十日之后喽?”徐绍安追问道。
“不错。”张维信和钱远山再次齐声答道。
“这可不太容易呀。”徐绍安略微摇了摇头道,“这次的‘石碣谶纬’和民间童谣事件很明显就是赵匡胤这厮搞的鬼,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件事把张永德从殿前司都点检的位子上拉下来,然后自己坐上去,从而掌握后周最精锐人马的控制权,为自己动政变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如今,他这条计策已经起了作用,后周朝廷那些相信鬼神、相信天意的太后和辅政大臣们真的把那个狗屁不是的所谓‘石碣谶纬’和那谁都能编出来的童谣当成了上天警示,做出了宁可冒险将军权交到赵匡胤手中,也要把那个应了所谓‘上天警示’的张永德赶出朝堂,这种按照七哥的说法叫做‘饮鸩止渴’的糊涂决定。想赵匡胤那厮费劲八拉的就是要把张永德赶走、要将殿前司禁军的指挥大权握在手上,现在这家伙终于偿了心愿,自然不会再等,而一定会尽早动政变,以防夜长梦多,再生出什么其他幺蛾子来。毕竟,照以往的情形看,后周朝廷对赵匡胤这家伙也并不十分信任,在任命他暂管殿前司的时候还留了一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用对付张永德和其他被调离禁军系统的将领一样的法子,也给他赵匡胤来一个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军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拖延这厮起兵造反的时间,让他按照咱们的时间表来行动,只怕是非常困难呀。”
“老八所讲确有一定的道理。”王崤峻赞同道,“张永德这个最大的对手被赶出朝堂、殿前司禁军归其暂时节制,这些对赵匡胤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我是他,也会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好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度完成政变的准备,而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爆,上演一出漂亮的‘黄袍加身’大戏。想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拖慢他的度,干扰他的准备工作,确实是难上加难。但是,无论有多难,咱们也得去做。因为,我不希望由于准备不足、仓促上阵,造成后方不稳,使得咱们在南下时因为有后顾之忧而进退两难,甚至为此动摇了根基之地。我更不希望因为错过了最佳南下时间,而使得咱们不得不顶着乱臣贼子的名声,与自己的同胞族人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最终令汉人百姓受那兵祸荼毒之苦。”
说到这里,王崤峻略顿了顿,环顾了一下会场,见众兄弟都在认真听着自己讲话,并对自己的说法显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这才继续说道:“所以,针对此次‘石碣谶纬’和民间童谣事件,我建议咱们北平军从下面几点进行应对。
第一,即刻动开封城内一切咱们能动的舆论力量,为张永德鸣不平,就算不能让后周朝廷收回成命,至少也要尽量拖延张永德交卸职务、离开京城的时间,使赵匡胤不能马上获得殿前司禁军的指挥权,无法为自己的政变进行最后的准备,从而推迟其起兵的时间;
第二,即刻动咱们在后周皇宫中的力量,特别是对后周朝廷处理此事的方法并不十分赞同的十八妹的力量,尽力向小符太后及后周一众辅政大臣吹风,让他们相信赵匡胤也绝非善类,此次‘石碣谶纬’和民间童谣很有可能就是其为了消除其图谋不轨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并借机掌控殿前司禁军军权而设计的一条计策、一个圈套即便不能让他们完全相信,也至少是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从而令原本就信不过赵匡胤的小符太后及一众辅政大臣更加怀疑赵匡胤,对其采取更多的限制措施,加大其政变难度,使其在完成充分准备之前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即刻启用许新生许兄弟这条线,利用其为赵氏集团内部成员、深受赵匡胤赏识与依赖的优势,不动声色的向赵匡胤灌输‘打蛇不死、必被蛇咬’的理念,极力怂恿赵匡胤继续对张永德进行打压。并可在张永德出京就任后,再鼓动赵匡胤为其杜撰、编造一些‘对朝廷不满’、‘意欲起兵造反’等谣言,以达到促使朝廷同意出兵平叛,从而借后周朝廷之刀杀张永德的目的。这样一来,在张永德被抓或者被杀之前,赵匡胤自然也不会动政变;
第四,即刻按照‘建业一号行动计划’所定南下方略,从‘游骑兵营’和‘狼牙营’抽调两千名精锐,编成‘南下先遣团’。在乔装改扮后,以各种不同身份、不同目的为掩护,分批进入开封城隐蔽潜伏起来。待赵匡胤真个铤而走险,而后周朝廷无力抵抗的时候,再重新集结,保护后周皇族、朝廷重臣,特别是十八妹母子的安全,为主力大军南下“勤王靖难”争取足够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