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改装燧发枪-《新宋英烈》
第(3/3)页
钱远山、尤远、周磊等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随即便分头行动起来。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三百箱一千五百支燧发枪虽然说起来数量不少,但钱远山派来的“飞龙军”两个连平均一个人还分不到一箱,连长、监察,包括副连长在内都是空着手,只管指挥手下兵士们进行搬运的。
两个连的兵士将一千五百支燧发枪搬下山只用了不过小半个时辰,而武器科的工匠们对这些燧发枪进行改装虽然工序非常简单,只是拧下导爆管再换上药池组件并拧紧的一个过程,但因为在改装后每支枪都必须进行三次试射以检验其可靠性,所以整个改装工作进行了近五天。
虽说燧发枪的改装工作耽误了几天时间,但一来徐绍安要按照这个时代所熟悉的通信速度来安排向柴荣回报的日期,二来商贸部、军事部和黄海那边拟定运输方案也需要花点时间,所以燧发枪改装工作并没有对其南运产生影响。
后周显德五年阴历八月十六午后,徐绍安在接到造枪圣旨八天后进宫,向柴荣禀报“清园”兄弟已经接到圣旨,并派人传来回信,表示众兄弟一定会遵旨执行,保质保量的在三个月内为朝廷打造三千支燧发枪。同时,为了保证枪支运输的安全与顺利,希望朝廷能够同意“清园”兄弟将燧发枪通过海路运到朝廷管辖的地方靠岸,再由朝廷派人运到开封。
见“清园”兄弟接受了自己的旨意,并保证一定会按时将枪送运来,实现了增强自己实力、削弱潜在威胁力量,一箭双雕目的的柴荣,心中自然高兴。因此他在言辞勉励了徐绍安及“清园”兄弟一番后,对于对方提出海运并由朝廷完成从海边到开封部分运输的要求也就满口答应了下来。他与徐绍安约定,“清园”兄弟的海船在滨州靠岸卸货,交给朝廷派去的接货官员,由后者负责将货运到开封。
从皇宫中出来,徐绍安回到自己府邸,以最快的速度将相关信息通过电台报告给了委员会。于是,第二天一早,按照商贸部、军事部以及黄海等人达成的方案,二十五辆四轮马车装载着五百支燧发枪和相应的掩护货物,在“飞龙军”一个连兵士的护送下,从“凉园”出发,浩浩荡荡往东边大海的方向而去。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