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迪拜-《隐门高手在都市》


    第(3/3)页

    可以说,国内随便找一个五线城市,都要比这里达一百倍!一!百!倍!

    说好的土豪呢?豪车呢?怎么到处都是皮肤黝黑的民工和满是黄沙的黄色平房,一个个蹲在街边舔着一块钱买来的麦当劳甜筒,他们都是来自中亚南亚的外务劳工,在35度的炎热天气下,一群五大三粗、毛旺盛的劳工们蹲在街边舔冰淇淋,就像纳碎的集中营一样,是一幅非常生动又令人心酸的画面。

    迪拜确实是一个非常富裕乃至奢侈的城市没错,但这份豪奢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享受得起的,迪拜本地人只占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享受着令人感到咋舌的福利,免费的医疗、教育、分房,甚至电话费和水电都不用交,而且政府1oo%安排工作,公务员必须本国人,每月6-1o万迪拉姆不等,没文化的就去盖章,确实不用愁。

    除了这些福利之外,迪拜人还有每个月不用工作,也能领取7ooo迪拉姆(约19oo美元,约1.3万人币),而且外国人在迪拜经营生意,必须找当地人作为担保,这里头又有了抽成的利润,就更别说出租房子做个生意什么的了,所以说这里是一群小土豪,也确实土。

    如果国内人不用肩负买房压力,会比他们更豪。

    但换个角度去看,这里的不到2o%的人享受着高等福利,那就有8o%的人在艰难地维持着这个福利系统,他们就是外来的劳工们,辛苦的挥洒着汗水,以9个人养活1个迪拜人的概率在这里麻木倦容地活在一个级高温的城市里,吃最廉价的食物,喝的是淡化海水,人生似乎连希望都看不到。

    迪拜的新城,就是他们用血汗建造的,却领着非常低廉的劳价工资,这里的一切制度,跟他们一根毛关系都没有,他们当时从老城区坐船转成去工地的时候,坐的是连棚盖都没有的渣土车,一群人站在运货箱里,冒着烈日运往哈利法塔和帆船酒店施工地,到了后来才有大巴坐,理由是当地人觉得用渣土运人太不雅观,跟拉畜生一样。

    这座城市的石油已经开殆尽,全靠贸易和旅游两项支撑着,当时建造哈利法塔竣工一半的时候,没钱了,还差点烂尾,后来阿布扎比出钱建完,所以叫哈利法塔,而不是迪拜塔。

    不过这也是当地政府英明决策的地方,明知道石油资源有用完的那一天,但还是一口气开完成,然后把钱拿出建造城市展旅游业,建造几样世界第一,最豪华的酒店,最高的奇观高楼,最奢华的棕榈岛海滩别墅等等,营造出一座第一富城的现象(其实没阿布扎这座都富有)。

    而网上所神化的,不过是一种类型广告的软文而已,为的是展旅游业和招聘到外务廉价劳工,从国内长途奔波而来的彭小林就是被骗来的一位,他端着淘金的激动心情,千里袭袭,脑海里想着网上的那句软文:“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就去迪拜捡垃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