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964年至1966年发表的《浣花洗剑录》向《宫本武藏》等日本时代小说取经,探索武道(天道),另辟武侠蹊径。 《武林外史》奠定古龙武侠小说的「浪子」风味,强化了《名剑风流》的现代感。《绝代双骄》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是颇受到好评的长篇武侠喜剧。 附带一提的是,当时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邀稿《绝代双骄》,从此和古龙结为莫逆。 1968─1969年,《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启了古龙创作的成熟阶段。《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碧血洗银枪》及《英雄无泪》等作品均广受读者欢迎。 其中《陆小凤》系武坛首席名家金庸封笔後亲自为旗下的明报邀稿,有世代传承的意味。 另外《天涯、明月、刀》因理念较为前卫,被中国时报腰斩,古龙常引为憾事!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剑》和本书为底本,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中国时报後来又向古龙邀稿,於是就有了《碧血洗银枪》。 古龙的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熔铸一炉。从创作中期直到末期,他不断突破自我,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 中外熔铸者,如王度庐:鹤-铁五部曲“《鹤惊崑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李安所拍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和《野性的呼唤》共融於《多情剑客无情剑》。 又如史坦贝克《薄饼坪》启发《欢乐英雄》,《教父》和日本漫画《带子狼》融入《流星、蝴蝶、剑》。他也在小说渗入散文和新诗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 直到1979年《英雄无泪》《新月传奇》完成後才走向衰退,创作锐减,代笔横行。古龙就此江郎才尽,生涯未再发表重要作品。 早在1969年,古龙就替导演徐增宏写过剧本《萧十一郎》,这也是第一部先有剧本再有小说的武侠名着。不过电影於70年代初上映时不受注目。 1976年香港邵氏推出《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轰动港台及东南亚,古龙小说如日中天,几乎每一部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以70年代郑少秋主演的港剧《楚留香传奇》为例,在台湾刮起武侠旋风,盛况空前,「满城争说楚留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