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海洋!钢铁之碰撞(四)-《世纪帝国》
第(2/3)页
“命中敌战列一号舰,右舷肿部三o五弹一,右舷肿部近失弹一……命中敌二号主炮塔敌二号主炮塔全毁”喇叭内,传来?望员兴奋的吼叫,“……命中敌一号舰前桅,榴弹一,敌主桅断裂命中穿甲弹一,轮机舱部位敌舰停航后桅折断万岁帝国海军万岁帝国无敌豹子万岁万万岁”
几乎与此同时,一阵猛烈的震颤,萨镇冰的身子剧烈地摇晃,赶忙用力抓住把手:“怎么回事?”
“船头被敌穿甲弹击中,幸亏直接贯穿,没有爆炸。”半天之后,喇叭里传来损管队长惊魂未定的声音,“已经进行水密作业。”
“出列的敌舰都交给游击队”萨镇冰吼道,“集中火力攻击敌先导舰”
又是一声巨响,舰桥上的人几乎平地飞起半尺,又落到了地上。萨镇冰扶着海图台:“汇报损伤”
“左舷肿部上甲板被弹一,十寸穿甲弹……一号副炮塔大破,二号副炮塔中破,左舷副炮火力停止……副炮塔弹药库已经封闭防火阀门,目前尚无进水。全舰安全”
萨镇冰这才松了口气。
旁边的郭振林已经惊出一身冷汗:“太危险了……如果引爆副炮弹药库,装甲盒内部会引发连锁爆炸,整艘军舰会变成一支大炮仗集中配置,虽然防护坚固了,可各炮塔和弹药库挤在一起,也确实危险呐……”
“桂林号打出旗语,请求退出战列”
萨镇冰闻言赶忙看去,只见桂林号已经燃起大火,航速也明显慢了下来,甲板上的损管队员已经如同蜜蜂一般奔忙,舰体微微倾斜,海水从左舷汹涌而入。
萨镇冰肃然说道:“请求批准。桂林号行动自由。”
他和郭振林对视一眼,暗自叹了口气。
桂林级装巡,是帝国海军的一朵奇葩。
在这级标准排水量只有九千二百吨的装甲巡洋舰上,许凡和郑鹰采取了众多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新技术和设计理念。
先是动力系统。
之前在风级轻巡和雪级轻巡上试验成功的舰用大型蒸汽轮机,其最新产品用在了这艘装巡之上。但另一个问题也很突出,就是动力螺旋桨的转速和高速蒸汽轮机难以匹配,而螺旋桨在低速状态下动力效率反而高一些。风级和雪级上,帝国海军用减速齿轮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桂林级的排水量过大,又专门开发多级变速齿轮体系。
其次是主炮。
在这级战舰上,华军造舰部门按照许凡提出的“决战”思路,安装了前后各一座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由于该型装巡为了提高速度,长宽比较大,导致肿部舰宽并不充裕,安装了巨大的双联装十二寸炮塔之后,全舰明显有些头重脚轻,尤其是射击之时舰体左右的摇摆过于剧烈,导致射击精度下降,舰内炮弹的传送也非常危险,这就导致了实战中战舰射速达不到设计要求。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防护配置。
在这型军舰上,许凡和郑鹰采取了一个另一时空由美国内华达级战列舰1912年设计完成开创的装甲防护设计思路:全部或没有all-or-ning,也就是在关键部位设置完整和密实的装甲盒,而其他部分则完全无装甲防护。其思路基础建立在日俄对马海战之后,各国海军普遍采用远距离交战和使用主炮穿甲弹的作战方式上,把军舰的生存力放在第一位。因为穿甲弹普遍使用非敏感性炸药和延时引信,因此无装甲防护的非要害部位,往往被穿甲弹直接射穿而不会引发爆炸。
这样就可以把装甲吨位腾出来给要害部位,在肿部和司令塔构成一个厚实的多层装甲盒。
桂林级就严格遵循了这个思路。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了海军造舰系统内的反思。在一次模拟射击实验中,模拟日军的一艘海防舰,以一百二十毫米炮打出的苦味酸装药的被帽穿甲弹仿日造穿甲弹,对仿造桂林级装甲结构的靶舰进行射击,结果日造穿甲弹洞穿非要害部位的非装甲钢板并在舰内引爆,给靶舰造成极大伤害,而其高爆弹更是直接把无装甲防护的钢板打得七零八落。
这一试验,导致了整个国防部造舰厅和总参,各舰队对桂林级装巡的普遍担忧,但深知内情的上层人士自然不敢公然质疑皇帝和海军元帅,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鄙视日造穿甲弹上:苦味酸装药过于敏感,且没有用布包密封,存放之后与金属外壳化合为苦味酸盐,导致剧烈碰撞之下苦味酸盐分解,引发爆炸,这样就等于减装药榴弹,根本无法击穿帝国主力战舰的装甲盒。
这个时候,一个参与了射击实验,刚刚加入造舰厅五年的海军技术少校郑维汉把报告递到了国防部造舰厅的厅长魏翰,直言不讳地指出桂林级的装甲防护思路有问题,并认为新造舰只绝不能采取此种思路。
现在的桂林级,用过厚的铠甲围住了一点点要害,而其他部位则完全不设防。既然日俄方面的穿甲弹如此敏感,那原本的设计初衷在实际上就是不合适的,反而是安装中等厚度装甲可以抵御住这种相当于减装药高爆弹的敏感型穿甲弹,而且也能防御高爆弹。
按照桂林级的防御思路,无论要害部位多坚不可摧,这些战舰早晚也会被日俄战舰的多炮塔搞得失血而死。光靠水密舱和损管,战斗时间一旦拉长,或交战距离接近,就无法解决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