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天安门至大清门之间,是用石板铺成的供皇帝出入的中心御道。 沿中心御道两侧建有连檐通脊长700步的千步廊,千步廊之外环筑高达6米多的朱红色宫墙。 墙外两侧集中了就是全国的权力中心,中央各衙门。 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等官署。 这群人就在这千步廊等待。 到了中午,一个个饥肠辘辘。 为了防止这些官员饿死,吕震特意让街上的小贩允许进入正阳门,来到千步廊过来贩卖食物。 于是,一个个小贩寻找了商机,推着小推车进来,卖着铁饭盒盒饭,就是用一个火炉子用来保温,里面摆放着铁饭盒。 铁饭盒里面有饭,有菜。 一般是三荤一素。 土豆肉丝,茄子肉片,辣椒回锅肉,炒青菜。 “铁饭盒咯,五十文一份咯。” 小贩们叫卖着,推车里的铁饭盒传来阵阵香气。 “给我来一份。” “我也来一份.” “我要一份!” 官员们争先恐后的冲了过去,掏钱买饭。 几车的铁盒饭,一扫而空,卖的贼好。 官员们吃的满嘴流油,别看这铁饭盒其貌不扬,这味道是真不错,肉多,分量多,油水足,价格还实惠! 这还只是普通百姓吃的盒饭。 里面的食材,就已经是外地无法享受的了。 特别是那辣椒炒肉,唯有在北平才能吃到,吃的人大汗淋漓,直呼痛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群官员辞了官也不愿意回南京的缘故. 很快,两天过去。 期间还下了一场雨,将这些官员淋成了落汤鸡,有的人甚至染上了风寒,不停地挫着鼻涕。 不过不要紧,还有游方郎中过来开药,药到病除。 不得不说这群人的耐力是真的很足,没有一个人离开,期间还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的加入。 也就是因为没人离开,大家谁也不愿意走,万一哪天圣上开恩,人不在,那不是吃大亏了?? 到时候看着别人拿着高官厚禄,又分了房,自己啥也没有,不得找个河跳下去? 期间,他们看着别的官员路过上朝,或者去办公。 走路间,面带笑容,时不时的还飘过来看几眼。 这些人都分了房,加了俸禄,现在休沐时间也跟北平一样,朝九晚五,别提多爽了。 于是乎,这些辞官等待的人眼神里只剩下羡慕了,何几曾时,他们也是这样的啊. “阿秋.”张大会打了个喷嚏。 一旁的同僚道,“张兄,我看你染了风寒,还是回去歇息吧。” “去去去,我才不回去,万一刚走,圣上开恩,我这些天岂不是白等了!” 张大会没好气的道。 他坐在走廊上,批头散发的,几天没洗漱了,满脸油光,格外好笑。 同僚嘲笑道:“当初你可是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看看你,现在巴不得吃这回头草。” 张大会道:“你懂个屁,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好好好。”一群人笑道:“好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我看圣上迟早要被你这精神感动。” 话落,更多人笑了起来。 看似笑别人,也是在自嘲般的笑自己。 正谈笑间,这时吕震突然走了出来,叉着腰道:“你们都是想要回来继续任职的吗?” 话音刚落。 无数人饥渴的站了起来。 难道圣上要开恩啦?? 他们一脸期盼的看向吕震道: “是是是!” “吕大人,我们是否能官复原职了?” “吕大人好人啊,好人啊!” 大家的眼神那可是比火还炙热,吏部尚书吕震在他们眼里,那就是香饽饽。 吕震叉着腰,笑道:“还早着呢,还得看你们的表现。先填表,来人,发放复职申请表。” 随后,吏部的几个官员,拿出表格去分发。 “给我,给我一份。” “别挤,每个人都有!” 一番争抢后,吏部的人将表格都发到了每个人手上,随后就回了衙门。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捧着表格,找了个空旷的地方查看。 “太好了,有机会了!” 张大会这几个人,也找了个空旷的地方,也不嫌脏,盘坐在地上观看手上的表格。 上面有填写姓名,原本官职,年龄,任职年限等信息。 中间有三道题,还有空白的地方用来写字,上面写着: 【一、你对这次取消科举的国策,有何看法?】 【二、说说你在任职期间,有什么优异的表现?】 【三、如果你官复原职之后,能不能贯彻执行国策,积极落实上级交办的任务?】 张大会一看,这表格所填写的内容,应该就决定能不能复职的关键了! 太好了!太好了! 总算有机会复职了! 也后再也不冲动了 “谁有笔?”张大会问。 “没啊,没带啊?”一同僚道。 张大会提了他一脚,骂道:“快去买!每人买一套笔墨,速去!” 同僚道:“为何是我?” 张大会瞪了他一眼:“复职之后,你还在不在本官手下混?” “是是是”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人立马就朝着外面跑去,寻商店买笔墨去了。 不多时,带回来几套笔墨,几人就地研墨,趴在地上开始填表。 【一、你对这次取消科举的国策,有何看法?】 张大会看向了第一题,琢磨了一番,开始填写。 他在上面写着:【尚可,本次取消科举有利有弊,本官以为有三利三弊,利好一是.】 张大会正写着,突然顿了顿,他想着看看同僚怎么写,于是就转头看了一眼。 好家伙,那个同僚在空白处写着: 【此乃千古良策!乃是盛举!利国利民,应大力支持,理由如下:一破解了千古取才的难题,用更为合适的方式】 “狗贼!!!”张大会不由骂道。 自己写的“尚可”,这货直接写着“千古良策”! 千古良策你还因为此事辞官,真是狗贼! 张大会骂完之后,就跑到吏部衙门,恳求道: “能不能给我一张新表,刚才不小心填错了好好,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了!下不为例,下次保证不写错” 拿过新表的张大会,开始重新填写: 【取消科举,乃是万古良策!有十大利好之处,一是.二是三是】 他直接将取消科举,从千古良策,升级到了万古良策,给出了十个利好的理由。 瞧瞧,这就是儒生,笔杆子硬,腰杆子软。 他们能找出科举的弊端,也就能找出取消科举的好处,他们的笔墨功夫,颠倒黑背,把死的写成活的都不在话下。 导致这一切的前后不同。 说来说去,只有两个字:利益! 而李逍,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小小的玩弄了一下人心。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了三斗米折腰。 比如解缙,他就有文人风骨,见官员们风头正转,于是乎开始正在酝酿一波更大的动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