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谋划妥当,于是从次日起,四头领便向小头领们传言,小头领们又向广大工匠、苦力们传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有成千上万人知道:先前那位夺宝马、劫法场、来无影去无踪的奇侠,原来是上天派遣救苦救难的得道高人!他还会再度出现,来救我们! 一方面把传言广泛散播出去,为起义预造声势;另一方面,四头领精选可以参加举事的人选,拉他们入伙,跟他们讲述起义构想。于是有一批中坚人物知道了起义计划,到时以他们为核心,呼吁全城工匠、苦力都来跟随赵矜起义。 赵矜自然也不闲着。四头领向赵矜推荐了工匠、苦力中的一批杰出人材,赵矜便四出寻访,将李圭、刘商、戴得功、高敬和、葛里申等人一一找到。他们尽皆喜悦,愿从赵矜起义。于是赵矜就以四头领所在地作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李圭等人各自发展“分部”。 李圭此人,亦颇有来历。他是羌族之中的党项人,祖籍灵州,为西夏皇族支系,祖上多有名将。五十多年前,蒙古发动灭亡西夏的攻势,李圭的曾祖父忠心为国,据守城池死战不屈,结果城破,曾祖父战死,全城被屠。李圭的祖父与四位兄长突围出城,兄长们为了保全弟弟先后死难,偌大家族只剩一人幸存。李圭的祖父为了保全家族血脉,只得强忍悲痛,逃到西域且末城,隐姓埋名,娶了当地契丹族的女人,延续后代。李圭的父亲曾抓住一个机会起义,但又失败,于是全家又被屠了一次,只剩年少的李圭混杂在被掳的人群中,留得性命,沦为奴隶。如今在新城中,李圭身为苦力头儿,日复一日干着粗重杂活,身上却还带着一本家传兵书。兵书已经破烂得无法再看,但书中的每一字都已熟记心中。为什么要忍辱偷生,第一是为了向蒙古人讨还血债,第二,不能绝后,这是党项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像这样做个苦力,岂有出头之日,岂能报仇,岂可繁衍后代?因此当赵矜找李圭做起义动员时,李圭精神大振,舍命也要相从!其余各人都差不多,生存太苦,一旦给他们个机会,死活都要跟着干! 很快,趁着东斯人勾心斗角、防备松弛,城里的工匠苦力们暗通信息,组织起来。各处营地间不能自由走动,有碍联络,赵矜就让葛里申去向切尔耶夫大公申请,让工匠们继续开工干活,为军队制造兵器。切尔耶夫大喜,见葛里申是东斯人,很放心地交给葛里申一块自由通行牌,让他可以凭牌领人自由往来。 葛里申既是东斯人,为什么东斯联军占领新城后,他并不去投靠?原来葛里申的祖国早就被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即今基辅大公国)所灭,葛里申的家人都被害,自己也被基辅人俘虏,转送给蒙古人做奴隶。葛里申对国恨家仇耿耿于怀,知道联军的首脑正是基辅大公,不肯为他们效力。还是赵矜使劲开导,葛里申才转过脑筋,假装为他们效力也罢。葛里申跟东方各族工匠共事多年,会说汉语,因此作为工匠们与东斯军的沟通人。葛里申又为刘商、高敬和各争取了一块自由通行牌,于是三人领着三支劳动队伍,为各处劳工营输送生产物资,暗中就起到散播传言和联络起义的作用。 有了这么多得力帮手,尤其是有何安平负责策划调度,赵矜省事多了,只管到处现身说法,搞政治宣传。 这时赵矜发现,城里的东斯平民大为增加。原来,自从联军占领新城之后,平民纷纷拥来,移居速度快得惊人!为什么会这么快?这就像十字军东征一样,在“东方遍地蜂蜜牛油”的蛊惑之下,又受到“遵从上帝指示,死了也会上天堂”的宗教宣传,许许多多生活艰难的贫苦人,为着一片安身之地,纷纷拉家带口跟随军队前进。还有梦想发财的冒险家们,为着寻求发达机会而来。 赵矜正到处观察着,不料自个儿发现了一位难得的人材。 原来,联军攻克新城之时损毁了部分城墙,切尔耶夫大公的手下这些天督促着苦力进行修复。赵矜游到南城门附近,看到东斯军驱使着许多苦力运土搬石。时至黄昏,苦力们多已疲劳,步履艰难。有一个壮汉便替同伴出力,一个人扛起一块原本得四个人合抬的大石,上台阶时依然健步如飞! 赵矜见状,眼神发直。因为好奇,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也去试试搬石头。经过苦练颇有力量的赵矜,总算扛起一块那样的大石,但是走不了几步,已经觉得气力不济,无法再支撑!赵矜慌忙把大石当街一甩,蹿身保命。大石重重砸在地上,发出闷响,惊动了附近的巡逻兵。 第(2/3)页